昆明市大观公园,俗称大观楼,在昆明城西南,地处滇池草海北滨,与滇池西岸的太华山隔水相望,古称"近华浦"。随着市区的扩大,大观公园已成为城区公园,总面积47.8公顷,其中陆地23.1公顷,水面24.7公顷。年游客约120万人次。园内大观楼1983年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初年,云南镇守国公沭氏曾在近华浦北面开辟过花园,称西园。明末,近华浦一带尚未形成风景区。
清代康熙初年,平西王吴三桂统治云南时,疏挖了小西门至近华浦通滇池草海的河道,便于滇池沿岸的粮食由水路运进城里,这条河称运粮河,今称大观河。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湖北籍乾印和尚在近华浦"始创一庵区"称观音寺。游客逐渐增多,遂成了昆明城郊名胜。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云南巡抚王继文同巡察舟过近华浦岛"相度地势,堪为公余栖息之所",于是"拓茅港池",种花植柳并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建楼二层,因该楼面临滇池、远瞻西山、揽湖山之胜,遂取名"大观楼"。以后经过布政使佟国襄相继建华严阁、催耕馆、观稼堂、涌月亭、澄月亭、澄碧堂等亭台楼阁。同时修筑沿湖港湾和湖中岛屿,形成浴兰渚、唤渡矶、涤滤湾、问津港、送客岛、适意川、忆别溪、舍舟亭、聚渔村等景点,近华浦"遂为省城第一名胜"。
大观公园主要景区有:大观楼、近华浦、东园、盆景园、楼外楼、西园、大观南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