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网站公告:   
  你的位置:台湾旅游网>>台湾文化>>台湾北管

台湾北管2012-3-14 11:30:37
台湾旅游网
简介
  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调、曲仔,是流传于泉州市泉港区的一种丝竹音乐,相传是明清时期江淮一带的民间音乐,通过海上运输、南下盐兵、淮河缺堤难民等渠道传入,与“南管”(南音)并称“南弦北管”。后来“北管”向海外传播,与台湾中部的北管、日本琉球乐、东南亚北管同属一个乐种。
分类
  北管分为曲和谱两大类,曲即声乐曲,谱即器乐曲。曲大多数来源于明清以来的江淮小调,谱大多数来源于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和京剧曲牌。歌词以叙事抒情、写景抒情居多,在乐句、乐段、乐曲结束处常有衬词“哎哟”,演唱采用官话(湖广话,相当于现代的普通话),在曲的前奏和乐句、乐段结束处常有演唱者边唱边执打打击乐器为之伴奏,给曲子增添很多生气;演唱常采用提高八度并借鉴了莆仙音乐、南音的一些演唱方法,使歌声高亢有力、悠扬柔婉和秀丽。谱演奏时一般不用锣鼓,只用板或木鱼鼓打强拍,演奏主要运用民间常见的“支声复调”,拉弦乐器多用短弓、一弓一音和在主要骨干音的基础上略作变奏,加以“变徵、变宫”进行润饰。在曲式结构上,以多首曲牌联缀的形式为常见,也有以板式变化手法构成的曲式结构。乐队沿用江南丝竹乐器,参用闽南、莆仙音乐的乐器,主奏乐器京胡、笛子,特色乐器月琴、三弦、双清、伬胡。
地理位置
  北管在惠北(今泉港区盛行)后,出现号称“峰尾三九”的名艺人刘阿九、刘进九、刘扣九。清光绪八年   (1882年),刘阿九受邀参加泉州“送孔子”的出游活动,震撼听众,泉州府台申报上宪,赐与“佾生”,送如府学就学,并为其取艺名舞庭。一年一度的“送孔子”,舞庭均受邀赴会。从此,北管受到地方官吏、文人学士推崇,为区别于“南管”,就把这种源于外地的乐种称为“北管”。   北管音乐风格既保留江淮一带民歌的明朗幽雅,又加入闽南、莆仙音乐的柔婉秀丽,并有遒劲、朴实之个性,有“天子传音”的美誉,它的保护对于研究与台湾北管、日本御座乐的渊源,以及福建民间音乐闽南色彩区和莆仙色彩区的过渡等具有重要意义。[1]
发展历程
  北管为17世纪-20世纪中中国台湾与泉州、漳州地区流传广远的传统音乐,歌曲及戏剧表演。这里面,又影响台湾为最深。21世纪的台湾,北管音乐虽较少有完整性的表演,但是其音乐仍常见于迎神赛会,阵头,甚至传统或现代布袋戏表演上。借用中国北方音乐戏剧元素与官话(就是京剧称为中原音韵、中州韵的湖广话)而得名的北管,与使用南方音乐元素的南管互为对应。   台语和闽南语有把调称作管的说法(比如调门就叫管位)。   北管相传为15世纪传入福建,17世纪之后到台湾。   许多传到台湾的不属鹤佬或客家系统的音乐声腔和戏曲,都被归入北管的范围;相对词为南方音乐的“南管”。   17-19世纪,北管音乐或借重音乐伴奏借重衍生的人声戏曲台湾大为流行。并延伸出“四平”和“乱弹”两种剧种,不过,因为前者接近失传,因此20世纪后之北管戏,于台湾皆称为乱弹戏。不只此,北管还大大影响台湾本有的歌仔戏与布袋戏地方戏剧。
泉州北管
  中国的北管现只分布在泉州,所以又叫泉州北管,泉州的北管只剩下器乐演奏,常用于节日阵头(艺阵),主弦是吊规子(京胡)、提弦(提琴;就是壳子弦),昆腔(吹腔)用曲笛(昆笛)伴奏。   2006年5月20日,泉州北管音乐被中国国务院列进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台湾乱弹戏   乱弹戏是梆黄剧种,唱念用中原音韵(中州韵,业内称为官话,极类似京剧韵白使用的湖广话),又分成梆子体系的福路(古路;旧路;福禄)和皮黄体系的西路(新路;西皮)。
梆子体系
  福路(古路;旧路;福禄)的领奏胡琴(台语称头手、头手弦、主弦)是业内称为提弦(提弦,就是提琴)的壳子弦(壳仔弦)。   曲调有二凡(二番;二逢;二王;二黄)、平板(类似二凡的曲调,间奏是主要差异)、梆子腔、十二丈、紧板、紧中慢、慢中紧、四空门等。
皮黄体系
  西路(新路;西皮)的领奏胡琴(台语称头手、头手弦、主弦)是京胡,业内称为吊规仔(吊规子)。   曲调有西皮、二黄、二黄平、拨子(字面常写婆士)等。   西皮和二黄分为正管(正调)和反管(反调),反管(反调)是正管(正调)的移调转调,西皮正管领奏胡琴空弦是la-mi(6-3),反管是re-la(2-6);二黄正管领奏胡琴空弦是sol-re(5-2),反管是dol-sol(1-5)。   二黄平领奏胡琴的空弦是sol-re(5-2)。   拨子领奏胡琴的空弦是dol-sol(1-5)。
昆腔、细曲
  昆腔以昆笛(曲笛)领奏,类似京剧的吹腔。   细曲是以旋律为主的丝竹音乐合奏,有时用作剧中背景音乐,曲牌有《寄生草》、《朝天子》、《醉月登楼》(《水月登楼》)等。   吹牌(吹排;牌子;排止;唢呐牌子曲)   唢呐被称为“吹”,是吹牌(吹排;牌子;排止;唢呐牌子曲)的领奏乐器,用于吉庆戏、锣鼓乐、军阵戏等场合,通常由头手弦兼唢呐。   依尺寸分为“大吹”和“小吹”,台湾北管唢呐如同潮州唢呐,都是没有半音阶的7律制。   曲牌有《番竹马》、《一江风》、《大甘州》、《普天乐》等多种,分为西路(新路)和福路(旧路;古路),在曲名上加1新或旧字做区别。   西路和福路都称胡琴的第2把手为和弦(台语音同鹤弦),民乐二胡、大广弦、大椰胡(冇弦)都有人使用。   其他乐器还有北管月琴(北月琴,类似京剧月琴)、扬琴、秦琴、三弦、北管琵琶、低胡等。
没落与保存
  台湾政府部门曾给王金凤 (北管)、邱火荣等艺员出版生命史专书,曾给潘玉娇、刘玉莺、邱火荣、林阿春、赖木松等艺员录制音乐专辑。   最后1个专门唱北管戏;乱弹戏的职业戏班台中新美园在主人王金凤 (北管)过世后解散,宜兰县的汉阳北管剧团(汉阳歌剧团,兼演北管戏;乱弹戏和歌仔戏2剧种)是台湾仅存的职业剧团。   2009年3月3日,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指定汉阳北管剧团为重要传统艺术北管戏曲类保存团体;梨春园北管乐团为重要传统艺术北管音乐类保存团体。   21世纪的今日台湾,在迎春、迎神、庙会、新居落成、婚礼、寿庆、甚至丧礼时,仍会听到唢呐、壳子弦、锣、鼓等北管乐器演奏的正八音、风入松、醉扶登楼、醉八仙、游将令等北管曲牌。
来源:
  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 1717TW.COM     闽ICP备08102037号    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本站介绍 广告服务 隐私保护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