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网站公告:   
  你的位置:台湾旅游网>>海峡旅游>>贵阳旅游资讯>>贵阳旅游:仙人洞

贵阳旅游:仙人洞2010-12-13 10:32:32
台湾旅游网

仙人洞,在《贵阳老照片》书中有如下记载:仙人洞又名来仙洞,明朝中叶以前已有游人游览。据《贵州图经新志》记载:“来仙洞在栖霞山之半,中平敞可居,洞外松竹花草,扶疏交荫,为郡人游乐之地。”清康熙时成为道教宫观。抗战期间,贵阳防空司令部设此,禁人游览.。  
  又据相关报道:明朝正德三年,王阳明谪贬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县城)驿丞,正德四年,他应邀在贵阳城内文明书院讲学时曾来仙人洞游览,有《来仙洞》诗记其事。然而,据史料所记载,仙人洞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更早时间的元朝。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派兵进入贵阳时,道教也随之传入,曾有道教全真派丘处机所传弟子来此住过。按此计算,仙人洞已有700多年历史。  


  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大多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维修改建,贵阳市道教协会亦设于此。  
  首先是老君殿,书无记载,不知建于何时,内供太上老君。其后是三清殿,为清康熙时成为道教宫观后留存的两座古建筑之一,殿分三层,底层供三清像,即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道德天尊;第二、三层未能登楼,据说中层为藏经楼,第三层原供玄女像,1984年维修时改供玉皇像。  
  仙人洞位于三清殿后方,据《贵州图经新志》和《黔记》记载,此洞平敞可居,洞外有松竹花草,洞口刻有“来仙”两字。经实测,洞深数十丈,宽约八尺至一丈,有进口和出口,进口在道观北侧。因通风较好,空气对流,在洞口可听到“嗡嗡”声,民间传说是铜鼓声,铜鼓系诸葛武侯所藏。所以,此洞又名铜鼓洞。如今此洞已遭破坏性改建为“冥府十殿”,昔日的石刻和铜鼓声已无处寻觅。

  
书载清康熙时成为道教宫观后留存的两座古建筑之一,建于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内供天、地、水三官殿像的三官殿,我们没有找到。因为山上山下均无任何殿堂悬有三官殿牌匾,如果该殿确实仍然存在,估计应是三清殿后,上仙灯洞和八仙洞路旁“广大灵威”殿了。该殿侧后摩崖石刻“云山万里”为宣统元年贵州提督徐印川书。  
  “广大灵威”殿后悬崖之半几百米高处,即是仙灯洞和八仙洞,两洞为天然形成。上山道路极其险峻,最狭窄处仅一尺余,岩石突兀,得时时注意以防碰头、刮蹭受伤。半山抵仙灯洞,洞中供奉关圣帝君,左有周仓握青龙偃月刀,右有关平捧印侍奉。据相关介绍:此洞坐东向西,每逢夕阳西下,阳光射入洞内反射出彩色光芒,在山下光看犹如洞中有灯,时人误为关圣帝君在洞内秉烛夜读《春秋》,因此而得名仙灯洞。百姓传说能见仙灯者,必有好运。清朝道光年间,贵州布政使麟庆还以此传说绘制《水口参灯图》,至今仍存《鸿雪因缘图记》中。  
  经仙灯洞沿悬崖陡峭开凿之石梯绕行而上即达八仙洞。洞中塑八仙,虽每位仙人的表情非常丰富、栩栩如生,但洞中显然缺乏保护和日常清理。八仙中吕洞宾手持一粒棋子,欲将棋子扔出。关于吕洞宾这里还有一个民间的传说故事:相传唐代咸通年间,吕洞宾等八位仙人来到此洞休息下棋,忽然看见山脚南明河中的石船正与一头身大如牛的乌龟相斗,兴风作浪,危及石桥。见此情况,正在下棋的吕洞宾顺手将手中棋子掷下,正打中石船腰部,船身震裂如雷鸣,石龟趁势而逃,从此山下的南明河风平浪静。  

 


 

来源:
  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 1717TW.COM     闽ICP备08102037号    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本站介绍 广告服务 隐私保护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