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位于台湾岛中部偏西,居台中盆地中心。面积163.43平方公里,是省内第三大城市,因位于全台适中之地而名。 该市辖域在郑成功治台时期属天兴县(后为天兴州),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湾建省后属台湾府台湾县,在此筹建省会。日本入侵初期(1896年)设台中街,1920年设台中市。1945年光复后改为省辖市,1947年2月扩展市区,将台中县属的西屯、南屯、北屯等乡并入。现辖中区、东区、南区、西区、北区、北屯区和南屯区8个行政区。 市境地势北高南低,东有大坑山、头科山,西有大肚山,南北无山脉阻隔,筏子溪、旱溪及大里溪之上游,流经市区在台中县与乌溪合流。气候温和,年均气温22.9,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降雨日数约133天,冬、春两季多东北风,夏季多西南风。 市郊盛产稻米、甘薯、花生、大豆、玉米、柑橘和烟草等,是本省中部农产品集散地。工商业发达。工业以机械修配为主,化学、金属制品、制糖、罐头食品工业亦很发达。 该市扼台湾本岛南北交通要冲,也是中部陆路交通总枢纽,纵贯铁路、纵贯公路、南北高速公路都经过市区。1975年开放的台中港对该市进入国际市场意义重大。市区到港口有10车道的高速公路相连。 这里有岛内“文化城”之称,高等院校数量仅次于台北市,居全省第二。有中兴大学、东海大学、逢甲大学、静宜文理学院、中国医药学院、台中医专、台中师专、省立体专等13所高等院校。 市区环境优美、街道整洁幽雅,有“宁静之都”的雅号,主要名胜古迹有久负盛名的中山公园,建于1903年,为台湾十二名胜之一,内有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的炮墩和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90年)的台湾府城遗址;宝觉寺为历届本省佛法大会会址,遂使该市成为台湾佛教文化中心,此外还有慎斋堂、孔庙、新高水上乐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