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孔子诞辰纪念日台湾各地举行祭孔典礼
|
|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台湾各地纷纷举行隆重的祭孔典礼。 28日清晨6时许,台北孔庙钟声鼓声阵阵,祭孔释奠典礼开始。上千名民众聚集在这座拥有120多年历史的孔庙里,共同敬奉中华民族的至圣先师孔子。 击鼓过后,执事者各司其事,纠仪官、陪祭官、分献官、正献官各就其位,孔庙大成殿正门缓缓开启,祭祀人员分别进行迎神、进馔、上香、献礼等仪程。依循古礼,释奠仪程
|
|
|
|
|
|
|
|
台湾中秋三大件:月饼、柚子、烤肉
|
|
10日是台北中秋假期的第一天。佳节来临之际,台北的大街小巷总能闻到文旦(一种小型柚子)的清香,这种又名“团圆果”的应时水果为节日增添了几分祥和气息。 10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仁爱路口附近的一处花市。台北市市长郝龙斌在此与市民们一起比赛剥文旦。戴“柚子帽”是台湾的中秋风俗。比赛完家长们把文旦剥下的皮划成几瓣,做成瓜皮小帽让孩子们带上,让孩童们乐开了花。
|
|
|
|
|
|
|
|
台湾民俗:过中秋吃甜芋
|
|
在台湾旅游,可听到一句食谚:“七月半鸭,八月半芋”,这句食谚说的便是中秋节期间的芋头最为好吃。特别是台湾特产的一种叫“槟榔芋”的芋头更是令人齿颊留芳,食之难忘。 台湾人种芋头的历史悠久,清代乾隆年间《番社采风图》中就有一幅台湾凤山县原住民挖土种芋情景图。可以说,台湾人对芋头既有普遍爱好,又有着特殊的感情。清代周亮工《闽杂记》中的记载有:“闽人称芋大者为芋母
|
|
|
|
|
|
|
|
台湾民俗:中元祭“关龛门”象征鬼月结束(图)
|
|
基隆老大公庙29日傍晚举行“关龛门”仪式,轮值主普刘唐杜姓宗亲会主委刘义通(右)关闭龛门并锁上门锁,象征请所有“好兄弟”返回冥界。 图片来源:“中央社” 中新网8月30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台湾基隆老大公庙29日举行“关龛门”仪式,请所有来阳间接受供奉的“好兄弟”返回冥界,象征鬼月结束,也为为期1个月的基隆中元祭划上句点。
|
|
|
|
|
|
|
|
台中重振民俗城隍爷出巡 胡志强曾亲赴参拜
|
|
中新网7月9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位于台中市南区的城隍庙拥有悠久历史,为了让民众了解城隍爷出巡的民俗文化,9日在庙埕上演城隍爷出巡绕境仪式,轿班、七爷、八爷及随从护持,吸引民众驻足围观。 台中市城隍庙最早建于清光绪年间,庙中还高挂光绪甲申年建造的匾额“惟德是辅”,当时由台湾巡抚刘铭传下令所建,民国初年在台中市南区现址重建,庙中对联都是出自民初
|
|
|
|
|
|
|
|
台湾端午习俗妙趣多:取"午时水" 玩"立鸡蛋"比赛
|
|
图为端午节这天,台湾的家长用雄黄酒在孩童额头写上“王”字,希望可增强阳气、驱邪避凶。钟阳摄 台湾端午习俗妙趣多(渔人码头) 端午节在台湾是一个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节前人人都要理发,据说若是头发太长,就要被妖精拔去扎粽子。所以,节前的理发店生意总是很兴隆。端午一到,家家户户清扫一新,许多住家门口都挂菖蒲、艾草和贴钟馗画像,成人饮雄黄酒,妇女们头上佩戴艾叶
|
|
|
|
|
|
|
|
民间习俗端午驱五毒 台北动物园推出特展
|
|
6月3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俗语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台北市立动物园明天起到7月3日止,应景在教育中心推出“5毒特展”,在绿手指教室展示能驱逐这些毒虫的植物。 动物园长叶杰生表示,端午节除了划龙舟、包粽子、挂香包、挂艾草、榕枝、喝雄黄酒等民俗活动,还有“驱5毒”的习俗,所谓5毒即是民间对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等有毒动物的合
|
|
|
|
|
|
|
|
台湾闽南民间"数"趣:奇数也吉祥 最怕遇到"九"
|
|
在台湾和闽南,民间对于数字,一般以偶数为最好,但奇数也有被视为吉祥数字的。 偶数如:二、四、六、八、十、十二等都是好数字。二是成双成对;四是吉数,送贺礼习惯凑成四样,谓之“四式”;八是四的倍数,好上加好;六,俗称“六六大顺”也是好数字;十是整数,寓意完整、完美;十二象征十二个月,一年总月数,象征全年平安。娶新娘时,男方要写十二面婚帖,民间庆典活动的“谢天
|
|
|
|